北宋初年,有一位将军名叫曹翰。一次他带领军队路经庐山圆通寺时,曾进入寺庙。当时圆通寺中一个法名叫缘德的老僧打坐不动,没有站起来向曹翰作揖行礼。曹翰见此大怒骂道:“老和尚,你难道没有听说过有杀人不眨眼的将军吗?”缘德和尚对曹翰的威胁熟视无睹,他不以为然地说道:“你难道不知道世上有...
古代的铜钱,外圆内方,圆象征天,为先天之智慧是经商之本;方象征地,为个人修为以诚信立身。铜钱在市场上交易流通时,难以折毁象征长寿,铜钱长时间使用不缺象征道义,所以能够长久。“钱”也有泉的意思,具备了应有的智慧与修为后,做生意的时候“钱”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的涌进。以德经商舍人以...
中华神传文化即中华传统文化,它源自于神的智慧,是与神灵相感相通的,内涵博大玄奥、高深莫测。古往今来,多少古哲先贤沉浸其中,穷尽一生都无法完全理解其内涵。中华文字作为中华神传文化的承载与记录者,决定了它们的内涵是能够对应贯通的,因此若要学习中华文化,得先了解中华文字,这是中华文化...
张仲景,名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死于建安末年(约公元215~219年)。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寨村,另说河南南阳市)人。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他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史称医圣。博览群书创新医学疗法因张仲景父亲是个读书人,在朝廷做官...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是换位思考,推己及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的意思是:即使是你想要的东西或想...
中国五代时期的赵修己,他经历了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个朝代的更替。赵修己少年时精通天文、和推算天象的学问。后晋天福年间,李守真掌握皇宫禁军,节制滑州地区的军事,每次出征,赵修己一定跟从,在军中推算胜败大多应验。后来,后晋的气数尽了,后汉取代了后晋。后汉干佑年间,赵修己预知李守...
《道德经》在中国历史上,可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本经书,虽然只有寥寥数千字,其中的思维却启悟着无数的后人,成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一大特色。而在经书中有8大思维,如果能有所体会的话,对于人生也会有非常大的帮助。1、对立统一的思维老子认为:高下、美丑、前后、祸福这些都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
中华文明五千年,英才辈出。古人云:“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尤其是在中华文明鼎盛时期的唐朝,很多行业都出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尖人物。在医药界,唐朝的孙思邈被后世誉为之“千古药王”,旷世千古,上下五千年,无人与之媲美。孙思邈是隋唐时期古雍州华原人(581年~682年),...
2500年前,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不知所踪。离去前,老子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被奉为道家的创始典籍,对后世影响巨大。今天,我们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也都是出自于《道德经》。一、上善若水【释义】最善、最好的德行就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先居功。【出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谚语是一些民间流传的常语,通常指一些含有丰富的知识、经验,有思想,有教育意义的俗语。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自己的谚语,是普世文化通则的一部分。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等,今天咱们就来共同回味4个常见的谚语吧。一、冷莫靠灯,穷莫投亲按理说,中国是个人情味很浓的社会,人们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