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读心识人秘术:五视七观六验法

    字体: 

中国古代比较著名的识人读心法有三种,可以用“五、六、七”三个字进行概括,它们分别是战国初期魏国政治家李悝的“五视法”、秦朝吕不韦的“六验法”和三国时代诸葛亮的“七观法”。接下来就为各位介绍一下。

在中国古代,曾经出现因为用对一个人而国富民强的佳例,也有因为用错一个人,而导致国破家亡的惨状。由此可见用人的重要性,但前提是要会识人,也就是要会看懂人。看懂人必须先读懂他的心,所以,读心术自古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然而,在经历了太多的教训之后,古人们总结了很多读心识人的方法,包括上述的“五视法”、“六验法”、“七观法”等方法。

这些方法在今日的现代人看来,依然有用,各位不妨仔细斟酌斟酌,或许有日能派上用场。

李悝“五视法”识人

李悝的“五视读心识人法”,是在魏文侯请李悝为他挑选的两位宰相候选人提出裁决意见时提出来的。

魏文侯向李悝征求对宰相候选人的意见,李悝说,宰相主要是君主的助手,应由魏文侯自己而不是由别人酌定,但他可以提出五种意见供魏文侯参考:

  1. 居视其所亲。看他平时亲近哪些人,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 富视其所与。看富裕时他是怎么花钱的,是贪图个人享受,花天酒地;还是广散钱财,招贤纳士。
  3. 达视其所举。看他身居高位有权势时推举重用什么样的人,是个人的酒肉朋友、七姑八姨;还是不论亲疏,举贤荐能。
  4. 穷视其所不为。看他身处厄运期间,能否坚守信念,不拿原则做交易。
  5. 贫视其所不取。看他处于贫困境地时,能否洁身自好,不取不义之财。

《吕氏春秋》“六验法”识人 

在秦代古籍《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一种“六验读心识人法”,这“六验”指的是:

  1. 喜之以验其守,让他欢喜,验其节制能力,看他是否不变操守,不得意忘形。
  2. 乐之以验其僻,让他高兴,验其癖性爱好,看他是否有不良癖好,是否会玩物丧志。
  3. 怒之以验其节,引他发怒,验其控制能力,看他能否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失去理智。
  4. 惧之以验其持,在恐惧的情况下考验他是否能够坚持到底,验其能否勇于负责,当铮铮好汉。
  5. 哀之以验其人,悲哀之时,看他是否节哀自制,验其是否悲观失望,怨天尤人。
  6. 苦之以验其志,处于艰苦环境,看他是否胸怀大志,验其是否有坚韧不拔的气度,能否吃苦耐劳。

《吕氏春秋》中记载的“六验读心识人法”,实际上是通过看人在不同的情绪中的行为表现,来达到识人的目的。可以称之为“情绪读心识人法”。

诸葛亮“七观法”识人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其《心书》一文中讲到如何读心识人时,提出了七条途径:

  1.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从其对是非的判断来考察对方将来的志向,看看是否胸有大志。
  2.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即提出尖锐的问题诘难他,看能否随机应变。
  3.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即就某方面的问题咨询对方的看法和对策,看他知识经验如何,具不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即观察对方在困难面前的表现,看他有没有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处事不惊的良好心理素质。
  5.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即以美酒款待,看对方个人品德如何,是否两面三刀,阳奉阴违。
  6.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即观察对方在金钱财富面前的表现,看其是否能经得住物质利益的诱惑,是否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7.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即讬付对方办事以视他信用如何,是一诺千金,还是信口开河。
稍后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