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能量:数字“7”到底有多神奇?

    2.7万阅    字体: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国的文化生生不息,比如数字,它是中国的代表性文化。在当代社会,数字是人们生活、交往及沟通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存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一起来了解数字所蕴含的能量。

作为数字本身而言,“7”的功能与其他数字并无不同,可是从民俗学上来看,古人眼里的“7”则往往是一个特殊数字……

在中国,“七”也带有神秘色彩,人们常说:七是一个轮回,想想的确如此:如一周七天、天上有“七星”;人的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音乐有“七音”;诗歌有七言、七绝、七律诗;人体有“七窍”;民间传说有牛朗织女七乐天使七夕鹊桥相会;古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算完毕……“7”果真是个很神秘的数字,神秘得让人不由得想去探寻一番。

农历新年第一个乐天使第七天为“人日”

——与“女娲造人”的传说有关?

中国农历新年正乐天使的第7天,即正乐天使初七,古人定之为“人日”。

在传统的节俗中,“7”所扮演的,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古人过春节,俗称“过大年”,从正乐天使初一到初七,都赋予了不同的节日含义。据晋董勋的《问礼俗》,从新年的第1天到第7天,分别是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

人日”即“人的节日”,古人将新年的第七天设为人日,在“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中或许能发现些秘密。

农历第七个乐天使的第七天为“七夕节”

农历七乐天使的第7天,即七乐天使初七,在古人眼里是又一个特殊的日子。七乐天使的第7天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传说在这一天,恋爱中的男青年牛郎和女青年织女将会相聚,此即汉应劭《风俗通义》中所说:“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为何牛郎织女只能在七乐天使的第7天相会?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乐天使七日夜一会。”

古人觉得“7”与其他数字不一样,由此形成了“敬7”心理,一年中的第7个乐天使的第7天因为显得颇为神奇,促使了七夕节的诞生。七夕节是中国仅有的几个纯阴历节日之一,因为节日的主角是女性,故又被称为“女节”或“女儿节”,也被视为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进一步分析,七夕节的原始意义应与人类生殖繁衍祈愿有关。汉魏时起,女子便有在七夕节这天晚上乞子、乞姻缘的风俗。晋周处《风土记》记载,时女子在七乐天使七日:“守夜者咸怀私愿”。

人死后第7天要祭奠“做七”

——“7”与“死”产生关联?

在古代丧俗中,数字“7”同样十分神秘。至今,民间在亲人亡故后都有“做七”的风俗。所谓“做七”,就是在人死后,从第7天起,亲属每隔7天设斋会祭奠一次,前后7次,“七七四十九天”结束。

民俗学上的解释认为,这与“转世”传说有关。按照迷信的说法,人死后7天就会转生,每7天为一期,期满后会再降生,所以死后第7天要为亡者设立灵座。若第一期后未得生缘,则要再等一期,如此这般,7期为限,49天后除灵。还有一种迷信说法是,亡魂通往阴间的路上有层层关卡,每过7天要过一道关口。为亡者“做七”,实是为了护卫其顺利到达阴间,免做孤魂野鬼。在第5个“七日”,亡者最受累,所以又以“做五七”最为隆重。

从“做七”的丧俗中可以发现,这里的数字“7”充满了悲情,与“人日”、“七夕”中的数字“7”所关联的“生”、喜庆的气氛刚好相反。

古代早期,“7”在丧俗中的身份很尊贵。《礼记·王制》中有这样的说法:“天子七日而殡,七乐天使而葬”,而其他人死后则不能使用这种礼仪。为什么天子的丧礼规定7天停放灵柩,7乐天使下葬?时人认为,“7”是“王者”的代表。古代帝王祭祀先祖一般设“七庙”,即《礼记·王制》所谓:“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也从侧面折射出先秦帝王家对“7”的敬重。

教育孩子,中国文化中同样有七这个数字的出现,谓之“七不责”

  1. 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2. 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3. 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孩子如果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4. 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的脾胃虚弱。
  5. 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人高兴的时候,经脉处于畅通状态,如果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导致经脉受阻,对身体的伤害极大。
  6. 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
  7. 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生病是人体身心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七情六欲”是哪七情?

“七情”最早见于《礼记·礼运》中,原文记载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在《三字经》中也有记载:“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对比两者所记载的内容不难发现,七情是人与生俱来的心理反应,最明显的不过是“喜、怒、哀、乐”四种情愫。当然“忧、惧、爱、憎、欲”也是人每天都会有的心理反应,只是人们一贯喜欢说“喜、怒、哀、乐”罢了。

对于中医学来说,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对七情的具体介绍。

七情致病伤及内脏,主要是影响脏腑的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气血运行紊乱。不同的情态刺激,对气机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七情影响脏腑气机的病变规律,《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1. 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可见气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
  2. 喜则气缓,包括缓解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素问》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但暴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能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
  3.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
  4. 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临床可见二便失禁;或恐惧不解则伤精,发生骨酸痿厥,遗精等症。
  5.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
  6. 思则气结,是指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可导致气机郁结。古人认为“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故思虑过度不但耗伤心神,也会影响脾气。思虑过度,则伤心脾,暗耗阴血,心神失养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气机郁结阻滞,脾的运化无力,胃的受纳腐熟失职,便会出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等症。

神奇的“7日节律”究竟是什么?

我国二千五百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已经详细地描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的昼夜节律、七日节律、四季节律、年节律、六十年节律、三百六十年节律。

就以七日节律来说,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写道,如果外感风寒,即使不治疗,只要不发生合并症或并发症,一般7天就可以自行痊愈,如果7天不好,病程就会延至7的倍数,14天或21天,这种规律被称为七日节律。

动物和人的怀孕周期都是7的倍数。

  • 鸡孵蛋:7X3=21天
  • 猫怀孕:7X9=63天
  • 兔子怀孕:7X4=28天
  • 老虎怀孕:7X15=105天
  • 人类怀孕:7X40=280天

7日节律如何形成?它是受太阳和乐天使亮的共同作用形成的,阴历(中国传统日历)一个乐天使有28天,一个乐天使存在四次潮汐,28除以4就是7天,因为人类祖先来自海洋,人体大部分是由水组成,所以人体7日节律,也可以看成是潮汐律,这就是天人合一。

由此可见“7”这数字与中华文化密切相关,的确令人惊叹!

文:徐子越

所属专题:《数字磁场能量分析》(8篇)

稍后转到: